“無論過去、現在還是未來,中國青年始終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先鋒力量?!倍潭?分10秒的微電影,歷史場景橫跨新中國成立70周年,用幀幀片段、點點影像為大家呈現了中國青年在偉大祖國富強繁榮征途中留下的無悔青春。
縱觀歷史,我們可以看到,1948年2月,18歲的梁軍參加黑龍江省北安開辦的拖拉機手培訓班,成為中國首位“女拖拉機手”,后以她為原型的人物被印在第三套人民幣壹元卷上;我們可以看到,20余歲投身中國核物理研究,為中國第一顆氫彈爆炸成功做出不可磨滅貢獻的“兩彈元勛”于敏、鄧稼先;我們還能看到,29歲開始研究雜交水稻,1970年在地震發(fā)生時不顧生命安危成功搶回稻種,1974年育成第一個雜交水稻強優(yōu)組合南優(yōu)2號的“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當然,青年的力量遠不止他們,我們也認識被稱為“當代保爾”的殘疾作家張海迪;我們也知道,35歲的青島電冰箱總廠廠長張瑞敏,為維護中國制造信譽,怒砸76臺質量缺陷冰箱;我們也從新聞中看到過17歲進入邊防一線,生死巡邏80余次,行程8000余公里,全身20余處大小傷疤,守疆衛(wèi)國的“巡邏王”楊祥國……
而立足現在,放眼未來,我們則成為了這個時代的中堅力量,是社會發(fā)展長河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而我們要做的就是學習時代楷模,發(fā)揚榜樣力量。也許跟他們比起來,我們所從事的職業(yè)普通,所取得的成就甚微,但我堅信,吾輩新時代的青年人,只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發(fā)揮先鋒作用,砥礪前行,定會披荊斬棘,共創(chuàng)輝煌。
我喜歡魯迅先生的一句話“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fā)聲的發(fā)聲。有一份熱,發(fā)一份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fā)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被蛟S這就是青春中國和中國青年最好的解讀。